推门进考场,三位老师坐在对面,中间是一位年长的梁守涛教授(后来才知道他名字),两边各坐一位年轻女老师(王可和胡萍)。我用英语回答早上好。他们先请我坐在椅子上,面对着三位老师,我并没有觉得紧张,只觉得茫然不知所措,机械地按照听懂的几个单词去回答。
左边地上竖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一些音标,好像听见老师说读一下。我赶紧站起身,走到小黑板跟前,一一读起来。然后又递给我一个盒子,里面有一些卡片,自己摸一张。上面有一小段英文故事,记得是小动物的故事。我读了。
口试最后一部分是自由谈话。我有好几年没有跟别人用英语对话。这时候,我仔细听,抓紧机会用熟悉的词。一开始听到问"你",我就尽量介绍自己:我是知青,在农村下乡。听到"家庭",我就赶紧说家在南方,在江苏。听到"父母",我就说父亲母亲是教师。我又听见单词"学习英语",我就赶紧说我非常喜欢英语,在农村自学英语。
从梁教授的眼神似乎对我越来越好奇,他问得更多了。我知道谈话的时间早就超过了规定。他问我怎么自学的。我就说自己有旧的英语书。他指指我的书包,问我书包里带的什么?我说我随身带着英语书自学的。他问能不能给他看看,我只听懂了几个单词,看他的表情动作就明白了。我马上从书包里拿出我的笔记本,一本上面全是密密麻麻地默写的单词。另一本上整齐地写着英语课文,语法,翻译和小作文。 梁教授仔细地一页页翻看着,问是不是我写的,我说是的。下面又说了些诸如;我白天劳动,晚上学习,我喜欢文学,等等。王可教授和胡萍老师也轮番拿过去看了看。这个时候,我越来越镇静。记不清还问了些什么,只记得我嘴里不停地回答着。估计是乱诌一气,语法错误百出,语音语调就更不敢提了。
就这样,我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勇敢,谈了好长时间才结束。
三月份春天进了外语系之后,和胡老师,王老师分别谈起口试的情况,我才了解到,在我离开考场后,梁教授很激动,连连说:给她高分,给她高分,这样的考生我们一定要收。据说,我是包头地区口试考生中唯一的还在农村劳动的知青。估计我那双男式大头鞋,和那一付灰头土面的样子,也可能使他们感到意外。
英语口试之后,我去叔叔家。一进门,伶牙俐齿的小堂妹把我高考成绩一门门地喊了出来。我毫无思想准备,目瞪口呆地望着这个小女孩嘻笑着把我的高考"隐私"一件件全部抖露出来。这就是我唯一收到高考成绩的方式。
这才知道,我叔叔有个熟人在包头招生办。他去打听我的成绩。招生办看了我的材料,说我的总成绩超过吉林大学外语系的分数线。可以改报吉林大学,看我的意愿如何。我一听很兴奋,可是转念想到父母无法供我读书,随即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不敢有任何奢望,师范院校是我唯一的选择,我死心塌地盼望着内蒙古师院的回复。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