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美好,只能留给回忆!

回忆录网

回忆东北育才的几个同学(墨愚)

时间:2022-08-26 17:37来源:网络 作者:管理员 点击:
回忆作者在东北育才学校时的同学。

 1953届学生 墨愚

 东北育才许多同学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虽然过去55年了,一些人和事依然历历在目。现凭记忆录下几人的片断。如细节略有失真,请谅解。

马高高

 高高善画,在我儿时看来,他画的小人、动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令人羡慕不已。高高打小动手能力极强,八九岁就是动刀弄剪的高手。他三下五除二就能把牙膏盒两头开好一大方、一小圆的孔,又在方孔后的左右各开一窄缝,一个土“放映器”就制成了。他把薄的纸裁成条,照着方框画好格,在每格里画上不同的人物、动物和山水,再将画好的纸粘成长条卷成筒,“影片”就制得了。他把纸卷的第一格从窄缝中穿过,对着窗户或灯光,让我们从圆孔往里看。高高边绘声绘色地讲着自编的故事,边拉动纸卷变换画面,就成了大受小朋友欢迎的土“电影”了。高高不仅心灵手巧,而且富于想象力和表现力,他边讲戏文边放映的“电影”,给我们孩提时代的生活带来过不少快乐和欣喜,至今难以忘怀。儿时的生活天真无邪,洋溢着诗情画意,充满了真诚的情谊,温暖着彼此的纯洁心灵。高高和他妹妹以后离开沈阳随父母去了北京,不知什么时候改名冯锐,马头边加了两点水。高高长大以后,发挥了他心灵手巧的优势,在地震预报研究领域成绩优异,成果良多,成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2007年,我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十台)《百科探秘》节目中看到,高高身为“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课题的组长,在对失传1600多年的“张衡地动仪”的史料考证、机理结果研究、外观风格探讨、整体复原制作和科学演示运作各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我真为他高兴,也为母校感到自豪。

张一兵

 一兵和弟弟阿根、小根三个人同在东北育才求学。一兵从小就是高度近视,眼球明显凸出,看书时眼睛离书特近,似乎十分吃力。在育才时,我从未见一兵戴过眼镜,不知何故。一兵生来就喜爱动手制作。记得他家里有苏联友人赠送的多种金属制的组装类智力玩具,他组装个楼房、桥梁、塔吊什么的,速度之快,手脚之灵,叫我瞠目结舌,钦佩不已。以后,他又对无线电技术有了浓厚兴趣,从此心无二用乐此不疲。小学时他独自组装矿石收音机已得心应手,看一些线路图纸也不在话下。一兵在电子技术方面的浓厚兴趣和专心致志的执著,反映出十来岁孩子的灵气和专长。一兵升入辽宁省实验中学后表现更加突出。大概是1956年底,苏联伊尔库茨克教育代表团给实验中学赠送了当时最新型的收音机的全套原件和图纸。据说学校委托张一兵主持组装整机,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一个初三学生对无线电科学是如此热爱擅长并情有独钟,真是难能可贵。我真希望他不受父亲冤案因素影响,长大以后能为国家电子科学技术作出更多更大贡献。(补记,在校对清样时,从周静茹校友寄来的张一兵夫人齐建英的回忆录中得知,一兵已于1995年英年早逝。无以言表,慨叹命运之不公不义。一兵少儿时的形象永远在我心中栩栩如生,友谊将伴我走到人生尽头。)

小凤

 小凤姓张还是姓李,快60年了,记不准确。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小凤在我们的眼里,是个身材纤细、脸颊瘦削、清秀漂亮的女孩。可能是年纪稍大或女孩发育较早的缘故,小凤显得比我们成熟稳重得多。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歌唱得优美动听,在同学中出类拔萃,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的欢迎。沈阳解放后,我们的电台也经常组织儿童少年节目播出,以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在王亚兰等老师的培训指导下,小凤代表东北育才在电台上表演了音乐节目,我们都为她感到骄傲。她为学校扬了名,扩大了影响,校领导和老师们也很高兴。电台播出前,学校组织我们收听,她唱得好极了,大家都激动得很,鼓起掌来。我至今还记得她演唱的是俄国柴可夫斯基谱曲的一首名歌。歌词大意是:青青绿草地上,傍晚是谁走来,漫步无声,身穿着一身灰。她的一双秀眼,温柔美丽如水,你不晓得,她名叫梦……小凤肯定是东北育才第一个在广播电台演出节目的学生。可惜她在校时间不长,就随家离开了东北,再没有了她的消息,可她的歌声却留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余音缭绕,难以抹去。 (责任编辑:管理员)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