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美好,只能留给回忆!

回忆录网

记恩师樊畿教授(袁传宽)(4)

时间:2022-09-03 10:18来源:网络 作者:管理员 点击:

 摆在全世界数学家面前的那些数学难题的魅力就在于:谁如果能解决某个难题,毫无疑问他可以立刻成名。但如果他弄错了,遭到的也毫无疑问是讥笑和对其学术品格的质疑。德·勃兰治曾经向樊先生诉苦:有一次他在系里复印材料,系主任看见后竟对他说:“你最好不要再浪费纸了!”甚至有人把他当“疯子”对待,令他恶名在外,他的文章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发表了。原本就很孤独的德·勃兰治,彻底被孤立了,真成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樊先生对身处逆境20年的德·勃兰治给予了无私的、不倦的援助。先生对我讲:“德·勃兰治犯的错误,当然是不应该的。但那是一个隐藏得很深、极其不容易发现的错误,他用了别人的一个结果,上了别人的当!德·勃兰治不是那种‘拆烂污’的人,犯的是一个应该可以被原谅的错误。他处境困难,我如果不帮他,大约没有别人肯帮他了。”我回想起来先生这些话,觉得“话如其人”,先生讲话办事一向公允平实、古道热肠、侠肝义胆。同时,先生自有他独到的学识与眼力,准确地判断了德·勃兰治的治学素养与能力。所以,多年来,德·勃兰治写的文章,无一不是经先生帮助才得以发表,不是在先生自己所负责编辑的刊物上登载,就是被先生推荐到更合适的刊物。

 1984年的德·勃兰治谨慎多了,他反复检验自己的证明,自信他已经确实解决了“比贝尔巴赫猜想”这个难题以后,他第一个告诉的人就是恩人樊畿教授,并向先生请教主意。先生建议他去苏联,去找那里的“函数论”学者们仔细推敲。几个月后,德·勃兰治的工作获得了内行的肯定,并在苏联数学家的帮助下,简化改进了证明。回到美国后,立刻引起轰动,这就出现了我前面提到的美国CNN和其他主要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从此“比贝尔巴赫猜想”应当改称为“德·勃兰治定理”了。

 新闻报道几天之后,德·勃兰治教授应樊畿教授之邀来到UCSB数学系,做了关于如何解决“比贝尔巴赫猜想”的第一场公开的学术报告。我在UCSB的四年中,这是樊先生亲自主持的唯一一场学术报告会议,先生的第一句话是:“今天的学术报告非比寻常!”德·勃兰治演讲前,我陪樊先生在数学系的会客室接待他。先生与他天南海北,时而英语,时而法文。我的印象是,德·勃兰治绝不是个“书呆子”。他在向先生谈起苏联数学家的时候,甚至还有几分风趣。只是这位专注于学术的天才,在他的笑容和言谈举止中,有一点点令我觉察得到的神经质。

 在成功地解决了“比贝尔巴赫猜想”之后,52岁的德·勃兰治一举成名。他应邀到处演讲,并且还成为了198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演讲人之一。在“函数论”中,出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德·勃兰治函数”和“德·勃兰治空间”这些概念。德·勃兰治成为了普渡大学的以艾德华·伊利奥特冠名的“杰出数学教授”,并在国际上连续获得过几个大奖。面对众多的锦上添花者,年过半百的德·勃兰治内心真正感谢的是当年的雪中送炭人。

 樊先生在他退休前,最后一次给本科学生讲“复分析”课程,“比贝尔巴赫猜想”,或者说“德·勃兰治定理”,作为先生的课堂教学内容,放在最后一节课来讲,我跑去旁听。先生在50分钟内,5分钟讲期末大考要求,5分钟留给学生提问。先生只用了40分钟,不仅把“比贝尔巴赫猜想”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还把证明的思路解释得明明白白。大师的不平凡处就在于他把问题看得透彻,处理问题化繁为简,探骊得珠,举重若轻。


(责任编辑:管理员)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